WFU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控制情緒, 體重減半



阿哲也是病態性肥胖合併情緒性進食的患者

體重超過200公斤的他,手術前的身心科評估的結果是沒有問題,不需要常規身心科追蹤。

然而,在接受完縮胃手術 之後,情緒性進食的狀況馬上就跑出來。一直想吃東西,正常的東西吃不下但零食可以一直吃,吃完以後罪惡感跑出來,跑出來以後更想吃。


「我以前不會這樣啊!我這麼開朗,怎麼可能?!」

說真的,近年來還蠻多瘦友遇到類似的狀況,無論是接受手術或是飲食控制,在治療前都覺得自己很樂觀很開朗,從來沒有情緒性進食的問題。

然而治療開始之後,就會進入惡性循環當中,用各式各樣的「一點點食物」來緩解飢餓,雖然當下「舒服」了,但卻也累積了更多的「痛苦」。

阿哲一開始不相信,他覺得一定是因為其他的原因來的,無論是少吃一點還是多增加運動。沒想到過了兩個月後,當時180公斤的身體只多瘦了不到10公斤⋯⋯⋯


「我信了,醫生開藥給我吧」

因為有情緒性進食,所以我選了康纖芙作為他的首要輔助治療。服藥以後,體重下降的速度就開始飛快起來,每3個月20-30公斤的瘦幅,一直到一年多後,他已經瘦掉將近半個自己。


「還想再瘦嗎?」

「以前不敢想,現在超級想!」

「好,那我們換藥,開始下個階段囉!」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誰想要胖啊,誰想要這樣吃東西?



「你一定要寫一篇情緒性進食的文章啦,要讓大家知道這件事情」

 小文今天年度檢查,看完報告後,我們聊著這一年來的一些事情!

「好多來問我的瘦友都不知道有情緒性進食這件事情,有人接受再次手術還是瘦很少,我都不知道怎麼幫助他們。」

「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她們的問題,因為我以前也陷在這個旋渦裡面過」

我們醫病關係一直都很好,每次都會針對生活習慣上的小問題討論,但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小文說著她手術前的心路歷程

「手術之前,我真的克制不了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吃東西,吃了東西以後心情更不好,就這樣一直惡性循環」

這個是標準的情緒性進食,也是我開藥的主要因素。

「就是我最親愛的家人也沒辦法理解我,他們會覺得你就是不要吃這麼多就好,一定是因為你不認真不想瘦」

這時小文眼淚就掉出來了

「誰想要胖啊,誰想要這樣吃東西,可是我就控制不了啊,除了吃以外我什麼都不能做」

拍拍

「現在我知道,這個是可以控制的。感謝你在過程當中卡關的時候開藥給我吃,我現在絕大多數的時間可以不用吃藥,真的壓力很大的時候吃一顆藥,就會感覺好多了,就可以控制了。」

「現在,我想吃甜食的時候,我會先想好要吃多少,做好準備再去吃。如果真的控制不了吃的比預想當中的多,我也知道下一餐就要簡單吃了,這跟以前那種一直塞進去一直塞進去沒有辦法控制的感覺不一樣。」

那是種自由,對嗎?

「對,真正的飲食自由!」

眼淚擦乾,換上充滿自信的笑容,半年後見^_^

附註:改善情緒性進食並不是只有「藥物」這種方法,其實還有很多心理的「技巧」可以改善情緒性進食,但這個就需要專業的身心科醫師以及心理師來執行了。

2024世界減重外科醫學會-3-如何避免先家破後放棄

 我的老師,以前常提醒我,在選擇癌症病人病人的「有效治療」時,也要注意藥物的花費。

月花百萬,顯著多活八個月,但沒有盡頭的一直吃。

「這種藥會讓病人:先家破,後人亡」

——

治療肥胖,可能會先家破,後放棄

肥胖雖然跟癌症不一樣,不會馬上人亡,但卻跟這些標靶藥物有著一樣的特點:「停了,就要承擔復發的風險」

但是全世界的醫師都遇到一樣的問題是:「沒停,病人經濟根本受不了⋯⋯」

如果一直堅持讓患者吃滿劑量,常常沒多久病人先投降,直接就不來醫院了。

家裡需要錢,孩子需要錢,我胖點就算了⋯⋯

這在台灣有,在澳洲也很多。

所以,臨床醫師們開始嘗試,到底是沒吃到劑量就沒效,還是少吃一點有效就好。

這場演講告訴我,是後者!


可以少吃一點藥,有效就好



「有吃就好,多少不重要,最低劑量維持!如果真的有特別想吃的時候(比如女生月經來之前),那再加額外的補充劑量就行」

也因為這樣,從澳洲回來後,我的用藥原則就改了。

「少吃,可以,你維持就行^_^」

2024世界減重外科醫學會-2-復胖的處理

 研究上,幾乎所有的研究都告訴我們,與其他的方法比較起來,減重手術的體重長期維持效果是最好的。

這句話,沒錯,因為是跟「其他方法」比較。然而,回到個別患者身上就會發現,長期體重維持,真的很困難!難到減重外科的世界大師在世界大會上「承認」這個很難。



為什麼會復胖?

原因與解法,大致上歸類一下:



1、非生理性的熱量限制

在手術以外,額外進行的熱量限制。如同我第一篇分享的,人天生就是會變胖。任何非生理性的飲食控制終究抵擋不了身體的反撲。

所以講者就說:「不要再叫你的患者”吃少一點”了,讓可以改變身體的減重手術做它生理調整的工作」

而我自己的理解是:不要再挨餓了,要聰明選擇食物

2、「肥胖」這個疾病本身在進展。

癌症治療,需要分期,第一期開刀移除就好,二三期可能要合併化療,第四期可能要先化療之後再看狀況做後續處理。

肥胖可能也是這樣,會有分期,太高期數的患者可能會進展。然而,我們現在對「肥胖」這個疾病的了解還不夠多,還沒辦法在手術之前搞清楚這件事情,給予適當的治療。

所以,在復胖時,嘗試使用其他的藥物、使用內視鏡治療,甚至是轉換為其他的手術方法,換另外一種方法來嘗試「治療」這個疾病。

3、環境因素

這個非常的廣泛,舉凡工作壓力、家庭飲食習慣、居住城市、親子關係,都算在這塊當中。

而同一個壓力源,對每個人的反應也都不一樣。有人可以承受,有人卻受不了。而這些受不了的人,常常會被貼上「沒有意志力」、「軟弱」、「沒有用心」等等到標籤。(我也犯過這個錯誤)

這一塊絕大多數不是「純醫療」能夠幫得上忙的地方,但也確實是每個患者都必須經歷而且遇到的事情。所以,我們可能需要除了一般減重藥物(比如瘦瘦筆)以外機轉的減重藥物(例如康纖芙),來協助瘦友習慣或適應環境,才不會被環境給拉回復胖。


4、手術的併發症-這當然就要手術治療

5、基因與其他內在體質的差異

這就回到了人的多樣性,有些人有特定的基因缺陷會導致復胖。而在這些人身上,使用特定的藥物,就有更大的效果。

比如,目前有個特殊的藥物Setmelanotide, 專門針對有MC4R基因突變的患者,可以幫助患者減重。如果有這種基因突變的患者,這個藥物可能會讓患者接受任何減重治療的效果都增加。

結論:

復胖不是沒有意志力,不是愛吃,更不是手術失敗。復胖的原因非常的多,在診間當中醫療團隊要對患者有更多的理解,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夠對這個「疾病」擁有更多的理解,也才能幫助更多的患者。

2024世界減重外科醫學會-減重手術未來模式-1

我記得5年前到馬德里參加2019世界減重外科大會時,大會的主論文仍然充斥著「哪個術式效果最好」這個比較,當時候的外科醫師拼命的在發展自己的新術式,繞道比什麼方法比較不會營養不良,縮胃一直不斷在思考加做其他的術式來增加成效⋯⋯

5年過去了,今年的大會主演講,術式的選擇竟然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藥物的介紹以及藥物與外科手術的合併。

為什麼?演講當中給出答案:


藥物進展速度實在太快了

首先藥物效果越來越好,好到甚至可能在較輕體重的患者,取代手術(預計未來藥物可能可以達到將近30%的瘦身幅度)=》這會讓某一部分較輕體重的患者可能不需要接受減重手術。



第二,雖然現在GLP-1A在減重與糖尿病的控制是神一般的存在,然而接下來還有將近120種以上的化合物等著被測試。同時,絕大多數的藥物的作用目標還是在腸道激素進行飢餓的控管,然而關於能量消耗的肌肉功能調整的藥物目前都還在研發階段。



也就是說,未來,不只是極端減重方法可能會逐漸「邪教化」,可能連極端的增肌方法都可能會被邪教化⋯⋯

那跟減重手術有什麼關係?


減重手術+藥物, 

更少的併發症,更大的彈性, 更強的效果

單一療法有極限,而且人的多樣性太高,適應性太強,即便是效果強大的減重手術,效果也會因人而異難以預測。

以往我們只能使用「更強力」的減重手術,但遇到一模一樣的問題,目前很難在手術前預測誰適合哪一種手術⋯⋯

總不能開一次開兩次一直開下去吧,又不是藥物可以換⋯⋯

而這就是藥物的優點:沒效?我換一個就是,患者在療法轉換的過程所受到的傷害極低,而且彈性也非常高。這讓減重外科醫師的手術計畫困難度降低,不需要太煩惱哪個患者需要接受甚麼術式,真的效果不好,把藥物加上去就是了。同時,一旦術式標準化,外科醫師學習速度越快,併發症也就隨之下降,可以讓更多的患者更安全地接受手術。

也就是這樣,世界的大師們,把減重手術,從拯救病態性肥胖患者的「唯一」方法,變成了「首選」方法。不再爭吵先做哪個術式比較好,而是先開刀,開完之後如果不好就使用藥物,這樣可以讓手術的效果極大化!




總結一下:


隨著藥物進展快速,成效增加,減重手術不再是減重照護的唯一選擇,而是優先選項。未來大家發展的方向,會是在適當患者接受減重手術後,輔助藥物的使用,這樣可以讓減重手術的效果最大化。

至於術式選擇上「討論」的重點,反而是復胖之後到底要怎麼再手術才比較好。

是的,「復胖」,這是2024年減重外科學會上的另一個重點。

2024年10月9日 星期三

2024世界減重外科醫學會-前言

 醫學的研究,無論是細胞動物或臨床,都是要去解決臨床上的問題。

減重手術後,甚至許多減重方法,都「號稱」不會復胖。也有許多瘦友在治療後追求「飲食自由」,隨便吃都不會復胖。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這是今年大會當中的我最有印象的一張投影片。


多吃就會胖? 真的嗎?

我們在減重的時候,總會叫病人要「少吃」,「熱量降低」,或是更改飲食條件,甚至是使用低熱量超低熱量飲食代餐,連接受手術完也叫病人要少吃一點⋯⋯

的確,只要有辦法遵從這些「非生理性(non-physiological)減重」的病人,大多數(教授是說90%)都能在短期內達到體重下降的效果,但是身體會有很多「機制」把你拉回原本的狀況。


解釋一下上面這個研究。

a.紅色是人為基因缺陷的老鼠,可以在老鼠極短的生命週期當中快速變胖,它有接受「虛假」的手術(簡單說就是肚子上有傷口但裡面沒有動)

b.藍色是一般餵養的老鼠

c.綠色是胖老鼠,然後用熱量控制瘦下來,瘦到跟接受手術的老鼠差不多重,做為手術的對照組。

d.橘色是胖老鼠,接受手術後瘦下來。

這些老鼠的起始重量都不一樣,但研究團隊不用重量,而用體重變化的百分比,也就是說,所有的老鼠起始點都是100%。

接下來,讓這些老鼠吃低熱量減重餐,老鼠們在一個月後都瘦了約30%。

接下來,重頭戲來了

實驗團隊讓老鼠自己決定要吃什麼,老鼠「飲食自由了」


飲食自由之後 = 復胖的開始

結果,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老鼠通通胖回接近100%,大多還微微超過原始體重。

也就是說,對老鼠來說,無論是用什麼方法瘦下來,有沒有切胃,有沒有改變腸道菌,除了體重曾經有瘦下來過之外,其他什麼都沒變。

只要讓老鼠「自由」選擇食物,那體重仍然會回升。

也就是說,真正會讓體重下降的,是「食物的選擇與控制」,而不是有沒有做過手術、或是治療。


選好食材,吃好東西,才能有機會維持體重。

回到人身上,不要再叫瘦友「少吃」,或是寄望極度減重之後「體質」會改變。

在老鼠的實驗,老鼠不會選食物,食物是「人」挑的。

在每個想要瘦身的人身上,食物是「自己」選的。

聰明的食物選擇,永遠是體重控制的主旋律!

2024年10月8日 星期二

112年傑出臨床教師

 學生給的肯定,算是教學者的小獎勵

繼續努力




2024年10月1日 星期二

減重手術後的飲食維持




 大道至簡


體重控制不用吃垃圾

體重控制不可沒朋友

體重控制不要鬧失和


從最簡單的幾件事開始做。


至於A好B壞C不該,

如果真的很在意,請花時間用力研究。


如果人生中有更重要的事,

那,簡單就好^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