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義大減重中心獲得2022國家品質標章(SNQ)認證




今年年初突然有了這個想法,跟幾個負責品管的院內長官聊過以後,才發現這些每天為了瘦友能夠多瘦一點所做的努力,能夠化成參加國家品質標章的參賽題目。


我們參賽的題目是: 
減重手術救援王 – 基於臨床實證的整合性照護以增加減重手術整體成效


減重中心的第一品質目標,就是瘦友的減重成效。而瘦友的減重成效,中心的同仁們都認為,不在接受了什麼新式的治療,而是如何把每一個治療的效果極大化。

這個過程就需要訂定客觀標準,利用社群軟體走入瘦友的生活,利用流程設計反覆確認瘦友已經了解每次看診的重要叮嚀事項,然後追蹤這樣的流程是否可以確實增加減重效果,再進行修正。

這就是三年來,整個減重中心最重要的小事。

其實,要把這三年來,每天一點一點在往前推進的東西,整理成一份讓評審委員在10分鐘內看完並且了解改善過程的文件,並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為了完善這份文件,與院內負責品管的同仁文件來回修整數次,才到了可以上台報告的樣子。

其中,很多改善點,都是在接觸患者的過程當中,一點一點往前進,累積出來的。也就因為是低頭一點一點往前進,一回頭,才發現已經走了一段距離了。

回頭複習每一個重要時間點的發生,才知道原來現在的樣子,是花了中心人員非常大的心力,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

------

2022/08/18 一大早,代表義大減重中心 ,利用全院會議的時間,做「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院內報告,向全體系同仁報告我們這幾年來在中心為了提升瘦友減重成效所做的努力與成果。

SNQ 國家品質標章(Symbol of National Quality - Safety and Quality)是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 生策會) 召集全台120位權威的學者專家,經過一系列嚴謹專業的科學驗證與審查,精選出「優質的生技醫藥服務」。當然這個評選流程之嚴謹不在話下,也依據九大分類(我們申請的是醫療院所類)有精細的審核標準

🏆 簡言之就是「優質服務」達到奧斯卡的等級!

雖然是每天在作的事情,而且是對著電腦報告,但上台報告還是很緊張,會吃螺絲。

------


2022/10/20, 北上SNQ報告,其實超緊張,行前一天練了一整個晚上才把PPT練進10分鐘內。當天把早上門診患者光速清完,11點衝高鐵,11:55上車,1:48到南港,2:10進報告場地 2:20報告。

報完,除了能夠擠出笑臉拍照以外,其實整個是胃痛加累爆⋯⋯

但現在回想一下,其實蠻開心的,能夠把我們在做3年的事情化成10分鐘的簡報,很快速地讓委員了解,有種很奇妙的感覺。

沒有統計數字,真的覺得一切都是正常而且應該的。然而收集以後統計起來,真的覺得很有成就感。

即便只是一點點,也是很多瘦友的全世界!


-----


最後,我們獲得了標章認證。

2023/02/14 ,情人節一日台北來回,來領「醫療界奧斯卡」的SNQ 國家醫療生技品質獎的國家品質標章。

「奧斯卡」這個Slogan可不是自己說的,這今天從賴副總統致詞當中說出來的,我想不只這個獎是國家認證,這個Slogan也算是國家級認證。

雖然只是標章認證,但看到今天金銀銅獎的團隊,覺得在醫療上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啊!團隊動不動就是5-10年針對一個問題的深耕,論文拉出來就是10幾篇,甚至有個銀獎團隊發表60篇論文,金獎團隊的治療甚至已經寫進教科書裡面了,超酷!

不斷的向更好的模式追求,無論是成效、品質、填補治療或是照護的缺口,真的都還有很多可以努力的地方!

為了患者,為了瘦友,要繼續努力下去了!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想要60公斤,你就得吃的像個60公斤的人」

 


我想針對這句話補充一下。


人的身體很複雜,為了適應完全無法預料的數十萬年的危機,在傳宗接代的時候必須在每個人的身體當中留下各式各樣不同的「應變方案」。


所以,同樣的一份食物,我和我的朋友吃,對體重的影響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手術當中,專責護理師是外科醫師的另外一雙手,也是我們最密切的戰友。其中有一位男護理師,BMI長期就是18.5,即便我們教他撐胖的食物,他通通都吃下去,跟他一起吃的人都可以胖上10公斤,他的體重還是聞風不動,18.5。門診護理師護理師也有好幾位有類似的狀況,有一位已經離職的護士還為了要增重去健身房訓練,練了一年體重好不容易才增加3公斤。

在減重患者的心理,這些人是他們及其羨慕的對象,但是對他們自己來說,身體瘦弱、易冷、腸胃容易不適等等的問題,也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


用這麼極端的例子,要講的事情是:

「每個人都不一樣,

別人有效的,你不一定有效!」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實在太大,身體對飲食的反應,消化能力,內分泌,食慾,腸內菌,脂肪細胞的變化,身體免疫系統的變化,這些東西實在太難一一定位調整。當你使用「獵巫」的態度,試著調整單一因素來解決系統問題,短期可能有效,但長期一定會回到系統的原始設定。

所以為什麼我自己的門診用「飲食記錄」取代「菜單」,因為就算再厲害的菜單,你吃了也不一定有用。


要調整體重,我們要針對的,是系統

而不只是在系統當中的任何一個單一因素。


很難理解對嗎?所以我現在都跟病人這麼說:


「減重其實就像移民,當你要從現在的地獄移民到夢想的天堂的時候,你會搜集很多資料,想像很多狀況,但你一定要踏上天堂,你才會知道那是什麼樣子」

「減重的方法就像交通工具,你可以搭飛機(減重手術),你可以搭船(內視鏡治療、藥物) ,你也可以走路,速度不同由你決定。也沒有人規定你走路累了不能搭船,船走得好慢好晃不能轉飛機,方法隨時都能互轉。」

「都到了你的夢想天堂,你就要想辦法舒舒服服的待在那邊,在那邊喊著地獄好棒棒,你還是會掉回地獄的」


「但最重要的事,是踏出那一步

坐在原地想,永遠到不了的!」

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

「食量赤字」並不等於「熱量赤字」


「食量赤字」並不等於「熱量赤字」


在門診當中,對於減重認知上有許多的「誤區」,當然要一個一個破除實在很困難,不過做了這麼一段時間,我發現很多人都搞錯了上面這件事情,所以怎麼減都沒用。

為什麼理論上絕對有用的「熱量赤字」沒有用?

撇開人類的多樣性,在門診看到最常見的原因是這樣的:很多人心裡的熱量赤字是正餐吃一半,但餐跟餐中間的小東西不算,飲料加糖加冰也不算,焗烤起司只是配料也不算,加糖咖啡是提神必要也不算,喝酒交際應酬是把工作需要也不算。

在門診實際上面遇到的狀況,的確就都是這些問題為主。

正餐吃一半充其量是「食量赤字」,當然食量赤字理論上就會等於熱量赤字,但是食量並不是熱量的全部。

今天門診,BMI30, 怎麼減都沒有效,211餐盤跟168斷食都試過,最多就瘦3-4公斤,吃減肥藥更糟,一公斤都沒瘦⋯⋯

談著談著,我跟他講到「一杯全糖珍珠奶茶大約熱量就是三碗飯」,他瞪大眼睛跟我說:「什麼?我怎麼都不知道!」

所以很多瘦友縮正餐食量餓到不行仍然瘦不下來,因為餓到不行的時候吃塊蘇打餅乾填填肚子不算什麼,但一塊蘇打餅乾吃完以後好餓好餓,再一塊而已應該不會怎麼樣吧⋯⋯

然後晚餐還是:「我在減肥,不能吃晚餐⋯⋯」

這樣久了,不放棄都難。

放棄就算了,身體可能還因為吃這些小東西比沒減重更糟。 

對食物跟熱量的認知,真的是減重當中絕對必備的知識。如果這塊沒做好,食量再少,可都胖的回去!

雖然我是減重手術的醫師,但每每看到減重手術之後快速復胖,或是糖尿病快速復發的患者,十個有九個都承認,自己其實仍然嗜甜、不在乎體重、認為做完手術之後一切都可以隨便亂來沒有問題。

我們的身體是個吸收儲存能量的超高效率機器,肥胖的患者理論上在百萬年前可都是擁有超高生存優勢。也因此,如果沒有對食物有所認知,無論你做再大再複雜的減重手術,你都會變胖!

所有的治療,從手術、內視鏡到藥物,最重要的目的都是為了「飲食」。

只有吃的像個60公斤的人,你才有機會變成60公斤。

而且,更重要的事情是,每個人的60公斤的食物,都不一樣。

認知食物,了解進食模式,永遠是CP值最高的減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