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佛系減重, 真的比較差?

在減重圈當中,常見的爭論,大概有以下兩個:


1. 能夠那些被認為「有意志力」,完整執行嚴格減重任務的,就可以瘦,根本不用使用藥物?


2. 使用藥物之後,到底是放牛吃草的佛系飲控就夠了? 還是跟著魔鬼教練的積極改變才可以?


我們可以來看看,花了大錢與時間做出來的研究數據,怎麼解釋這兩題。


週纖達(Semaglutide)在一開始做減重研究時,做了兩個不一樣的實驗。一個是佛系飲食控制+佛系運動(STEP 1),一個積極低卡飲食控制+積極運動 (STEP3)。


這兩個實驗的飲食與運動控制是這樣的:


STEP 1: 佛系飲食控制 +/- 藥物使用

飲食控制: 讓受試者每天攝取比術前預估的總熱量消耗減少500卡的食物, 於4周一次的面對面會談中進行調整

運動量: 每周150分鐘, 形式不拘, 走路也可以

飲食與運動控制使用手機或其他平台進行記錄, 並於每4周一次的面對面會談當中進行回顧與調整


STEP 3: 超積極飲食控制, 合併積極運動 +/- 藥物使用

積極低卡飲食控制:前8周使用代餐, 維持每天1000-1200 大卡, 之後轉換成1200-1800 kcal/天的低卡正常飲食到實驗完成(68 周)

增加運動量: 一開始每周100分鐘(分 4-5 天), 每4周增加 25分鐘, 直到每周 200 分鐘. 

生活行為調整與控制: 68周實驗時間內依照排程共接受30次的營養與行為治療


雖然兩個不同的研究不能拿來下"學術結論", 但把STEP1以及STEP3兩個結果放在一起後,我們可以解答上面兩個問題 。我用ChatGPT 把兩個研究圖大致上合成一個,會比較清楚點。


結果是 :



佛系飲食控制果然最差(體重下降 2.4%)

超積極飲食+運動, 沒有使用藥物, 體重下降 5.7 %

使用藥物+佛系飲食控制, 體重下降約16.9%。

超級及飲食+運動+藥物果然拿下第一,瘦最多,但也只有 17.6%。


也就是說


A.只要使用藥物,就算只是佛系控制,體重下降幅度依然是拼命運動與低卡飲食控制的3倍。


B.使用藥物以後,佛系控制的確比超積極 (對很多人來說應該不到魔鬼) 差, 但是中間的差異不到1%。


換句話説,以短期一年半(68週)的成效,在沒有用藥的年代,嚴格的醫師教出比較好成效的患者,可能是正確的。但在有藥物的年代,一年半之內的成效差距,會小到幾乎可以忽略。在這個年代,醫療人員著重的,可能不是「你給我去運動,不運動就不要來看我」這種斯巴達式的指導方式。


當然,我還是認為,積極的生活改變與飲食控制,仍然是減重短期與長期成效的最終根本。


在這個有藥的時代,醫師或許只要專注在基礎的飲食控制與習慣調整上就有足夠的成效。使用藥物的同時,紀錄、與患者維持良好的關係,用各式各樣的工具隨時保持聯繫,這種「合作」式的互動,也可以帶來相當不錯的成效。


可惜的是,目前只有STEP 1 在停藥後的體重上升的幅度,STEP 3卻沒有。所以我們沒辦法在現在知道,能夠撐過1.5年這麼嚴格的飲食習慣調整後,在1.5年藥物使用結束後是不是真的比較少復胖。雖然沒有數據證實,但我仍然相信......


足夠的飲食習慣修正,無論是佛系或積極,

都可以在停止藥物治療之後,

減少體重上升的幅度,維持長期的減重成效。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復胖的原因~我的看法


好不容易瘦下來,體重又漸漸跑回來

如果你也一樣苦惱,請檢視以下原因⏬

1. 飲食生活習慣未改變:手術只是第一步,若術後仍維持過去飲食觀念,終究沒解決根本問題

2. 心理因素:情緒飲食可能在手術後依然存在,面對壓力或焦慮,容易回到過去飲食模式

3. 身體適應:隨時間推移,身體可能會適應手術帶來的變化,這時會需要搭配其他減重方法

找出原因,接下來該怎麼做?!

點擊影片 我來幫你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減重藥物比減重手術好,真的嗎?

 撰寫指引當中,發現新東西


在減重藥物越來越多,效果越來越好的時代,減重手術真的會被藥物取代嗎?


其實不一定。


今年新文章,分析美國 Highmark 健康保險理賠資料庫與 Allegheny 健康網路(Allegheny Health Network)電子病歷系統,找出BMI超過35以上,接受減重手術以及使用減重藥物(GLP-1A, 也就是各式各樣的瘦瘦筆),做長期花費的分析。



結果發現,即便在有各種的減重藥物的挑戰下,代謝及減重手術仍被發現對於BMI超過35以上的患者中具有較低的長期成本,其主要差異來自藥物組於第二年持續較高的藥物支出,同時代謝及減重手術相對於藥物治療達成更顯著的體重下降。


PMID: 40960852


這並不表示減重手術就一定比減重藥物好, 反過來說也是一樣。


在治療武器越來越多的時代,爭論哪個武器比較好已經沒有意義。


面對肥胖這個強大的敵人,需要用心鑽研的,不再只是單一武器的戰技,而是綜合所有資訊的戰術,甚至是戰略。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減重要睡好, 不然易復胖

 正在撰寫復胖相關文章,在找尋復胖相關風險時,正好發現病人常問的問題喔。


「沒睡好,很容易復胖嗎?」


答案:是的!


外科手術後,較高的社交時差(social jet lag)與較差的睡眠型態,與減重手術後較不理想的減重成效、代謝結果與飲食行為有關。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991887/


飲食控制8週瘦身後(平均瘦13.1公斤),短睡眠時間或睡眠品質不佳,與肥胖成人在減重後體重回增有顯著關聯。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472579/


減重後沒睡好,真的很糟糕。如果真的沒辦法睡好,請跟你的醫師反應,甚至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協助~~

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近期治療心得

 《治療/上課心得》


1、減重不要依靠副作用

所有藥物,甚至是手術,所導致的飽脹,吃不下,吃一點點就飽的狀況,我認為都可以算「副作用」。也就是說,這些「副作用」在身體與生活的適應下,註定會消失。


想要長期不復胖,重點不是在「擔心」為什麼比較能吃,甚至會開始感到飢餓。


而是對每一口的食物,知道選擇什麼食物,知道為什麼而吃。

我們共同的敵人,不是飢餓,

而是「飢不擇食」!



2、長期追蹤是不復胖的最佳解方

目前沒有治療能夠保證「不復胖」,這其實跟癌症治療一樣,沒有醫師能夠保證「不復發」。


如上圖,不規則回診的病人,就是比規則回診的病人,瘦得少,又容易復胖。


現在治療方法越來越多,藥物一直不斷在進步,也就是說,1+1大於2的時代即將來臨,超越「一個方法」的減重成效將會越來越大。但是,如果不追蹤,那這些方法就很難用到患者身上。


所以,定時回診,與醫療團隊保持聯繫,隨時溝通,隨時反應問題與尋求解答,我認為是長期維持的重要關鍵。


減重,永遠不是一下子,而是一輩子!!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