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手術成效的守護者

   作者:陳建翰 醫師 / 陳忠延 醫師



少數的失敗者

對於嚴重肥胖(身體質量指數>=35 kg/m2)患者來說,減重手術卻有有效且持久的減重效果。也因此已經被視為在飲食控制或藥物治療後卻逢無法控制治療體重及相關併發症的嚴重肥胖患者的最佳減重方式。


但臨床上肥胖的治療絕對不是只接受完手術就好,還需要搭配正確的飲食、運動甚至藥物的幫助。因此還是有些病態性肥胖的病患手術後瘦得不夠好,這會導致病患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代謝症候群等等肥胖的併發症無法緩解;臨床上約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病人會面臨這樣的減重成效不足(此處指所減輕的體重少於過多體重的一半),甚至減重失敗。


成功與失敗,誰知道?


雖然有許多研究想在接受手術前就找出會瘦不好的人,但是到目前仍然無法明確指出誰會是瘦不好的人,而且絕大多數的研究都是國外的研究。後來有些學者發現手術後早期的體重減輕程度能預測長期的減重成效,意即手術後早期成效越好,長期的減重成效也就越好;若是手術後早期的減重速度不足,長期來說很容易最後會成效失敗。若將中心的病人追蹤到2年之久便可以發現6個月時減重成效表現好的病患可以延續好表現到2年,而成效差的病人則一樣維持較差的效果。



為了能提早預測並且發現可能會瘦不好的病人,義大醫院減重中心蒐集中心接受胃縮小減重手術病患的資料,希望能儘早找出有效的預測方式。從2016到2018年共334位接受腹腔鏡胃縮小手術的病患中,扣除資料不夠充分、二次手術、以及追蹤時間不夠長的病患後,剩下的160位病患的體重資料被拿來分析。理想體重定義成身體質量指數22時的體重,過多體重則是指術前體重減去理想體重後的數字,我們希望找到能預測哪些病人能達到術後6個月時減去過多體重的50%。


結果經過多變異分析後發現年紀、性別、術前憂鬱指數、生活習慣(抽菸、喝酒、嚼檳榔)、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均與6個月後的減重成效預測無關連。只有術後1個月的減輕體重與數後3個月的減輕體重能有效預測6個月時的減重成效。若是術後1個月時能減去過多體重19%或是術後3個月時能減去過多體重37%,則能預測病患有高達9成的機會在6個月時能減去過多體重50%以上。這個預測方式不管是用在本院的病患,甚至套用在友院的減重病人也都能準確的預測其術後6個月的減重成效。



提前預測,及早介入,達成目標


從2019年開始,中心積極將術後1個月與術後3個月減重速度不理想的病人找出來,及早介入,包括加強飲食控制,請病人拍攝每天攝取的食物並上傳到社群媒體讓營養師看,以調整飲食習慣及食物的選擇。單是此一飲食的加強介入,便讓這群前期速度不理想的病人在6個月時達標,並且比2019年之前沒有加強介入的病人有較明顯的進步表現。

 


根據中心的此一研究結果確定了術後1個月與3個月的減重速度預測方法是能準確預測之後的減重成效的。而中心也針對前期減重速度未達標的病患積極介入,除了規律回診、積極飲食控制與指導外,目前還增加了運動強度的調整、加入口服藥物或減肥針治療,都可以提升病患減重的速度及成效,以達成減重目標與改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