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肥胖與糖尿病-糖胖症



250萬年來,人類都在與飢餓搏鬥,然而1960年代以來,因為自由貿易帶來的食物成本下降,加上食物越來越精緻,導致肥胖的比率不斷的上升。美國已經有5%的人有病態性肥胖。台灣的病態性肥胖也正逐年上升當中,由1996年的0.4%增加到2016年的1.2%,10年增加3倍之多!

肥胖伴隨著非常多的疾病,而其中對身體影響最大的就是糖尿病。當體重增加時,需要更多的胰島素才能維持血糖的平衡,這就是胰島素的阻抗增加。若肥胖飲食習慣使得體重不斷增加,將使得胰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抑制血糖,因而引發糖尿病。肥胖(BMI超過27)再加上糖尿病的患者,我們就稱為糖胖症。

糖胖症的治療方法:可以減重的糖尿病藥物


體重如果減少 5% - 7%,就可以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血糖的穩定性,甚至可以減少血糖用藥,達到改善糖胖症的目標。也因此,詳細的飲食記錄加上營養師的修正是一個非常基本也有效的作法。

在減重中心的個案,我們都會要求他們用手機把每一種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拍下來,等到回診時再請營養師進行修正。我們的經驗是,在開始修正的第一個月內每一週修正一次,穩定之後由醫師或營養師決定是否延長回診的間隔。

若是糖尿病較嚴重,糖化血色素(HbA1C)已經超過7,就需要輔助藥物。在糖尿病控制的藥物中,最常用的第一線藥物, 雙胍類的metformin,本身就有輕微的減重效果,而且除了血糖控制外,也對許多疾病有預防與治療的效果,例如心肌梗塞的預防、肝癌的預防、不孕症的治療等等。

此外,目前有較強減重效果的糖尿病控制藥物,包含第二型鈉離子依賴型葡萄糖轉運體抑制劑(SGLT-2 inhibitor)的dapagliflozin、empagliflozin以及腸促胰素調節劑(GLP-1 Agonist),都是非常好的二線藥物選擇。也因為這減重與血糖控制的雙重效果,也有降低長期的心血管疾病危險性的效果。而以往最常使用的胰島素促泌劑,例如磺醯尿素類的glibenclamide及glimepiride或meglitinide類的repaglinide,因為它會促進胰島素分泌量導致體重增加,再加上有低血糖副作用,長期下來可能會讓胰臟功能損耗更快,因此在肥胖患者的糖尿病治療上已經退居後線了。

在我們中心的經驗當中,就有許多這樣的例子。38歲的花大哥是工程師,糖尿病已經5年,在其他醫院使用傳統的胰島素促泌劑以及雙胍類的metformin,糖化血色素仍在10.4,屬於控制非常差的情況。來到我們門診以後,除了對花大哥進行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以外,另外我們把胰島素促泌劑改成前文提到的葡萄糖轉運體抑制劑(SGLT-2 inhibitor)。三個月之後,除了體重下降13.8公斤 (總體重11%)外,糖化血色素也回到正常值5.8了,目前我們開始嘗試減輕他的糖尿病藥物使用。(花大哥的減重歷程)


糖胖症的治療方法:減重及代謝手術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麼順利控制好血糖的,再加上非手術的方法,即便是配合很好的患者,體重下降也在10-15%的原始體重而已。因此,病態性肥胖(BMI 超過 35)的第二型糖尿病病友(也就是糖胖症患者)在經過 6 個月以上的飲食、生活習慣的修正和藥物治療,BMI仍然超過35,或是經過藥物治療血糖仍然無法得到控制時,可以藉由減重手術(如胃繞道手術縮胃手術等)方式來治療。手術後約有90%的患者可以降低糖尿病的藥物使用,甚至有機會不需要使用吃藥。

治療糖胖症,需要自己的決心,專業的營養師配合、以及患者與醫師間溝通藥物的使用,甚至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減重手術。抱持著積極的心態尋求治療、定期監測記錄體重和血糖變化,配合定期回診並與醫療團隊合作,你也能成功抵抗糖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