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經驗的累積,成為英雄的過程- Captain Sully 觀後心得

作者: 陳建翰 醫師



趁著9月中去台北上課的空檔,偽單身的自己在與朋友聚餐結束後,來看一場久違已久的電影。而當時有空位又有興趣的電影就只有這部:Captain Sully (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這在講的是2009年1月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事故。當時Sully 機長在有史以來最低的高度因為鳥擊而喪失所有動力,最後成功降落在紐約哈德遜河上,全機包含所有機組員155人全部生還的故事。

這部電影講的重點其實不是這位機師多們英勇救人(這老梗了!),講的則是在這麼所有人都稱讚的英雄事蹟之後,這維持數週令任何人都難以承受的調查過程!

這部電影,在同樣是身為背負人命的職業的我,起了一點小小的共鳴:

經驗如何累積?


 我覺得Tom Hanks 把在當時緊急情況下的薩利機長詮釋得相當好

在後續的調查過程當中,調查委員明確地詢問:請問你是依照什麼東西做出判斷,認為你的飛機絕對不可能回到鄰近的任何一個飛機場?

薩利機長 想了想,回答:

從我飛了40年的經驗,


以及那些失事喪命的同事對話紀錄中,

我做出這樣的判斷


在一個從沒有人發生過的危急情境,史上最低的高度(2800英呎)同時喪失所有動力,當中,是成功或是失敗,其實除了機長以外,其他沒有什麼東西能夠依靠了!

機長有什麼可以依靠,無外乎是人格、養成過程與經驗!

在片中,其實不斷地穿插薩利機長的養成教育以及對飛行的執著與認真。

我想談的,是經驗!

一般我們談到飛行員的經驗,一定會講到的是“飛行時數”這種可以量化的飛行經驗。一個飛了40年的機師,實體經驗不在話下! 然而是不是每一個飛了40年的機師,都能夠順利的處理這樣的情境,換取155人,甚至是其他在墜機後可能被波及的在地面上數萬平民!更何況,許多空難史上的喪命機師,可都是資深機師喔!

那他和一般機師最大的不同在哪裡?


無形的經驗:那些失事喪命的機長副機長的對話紀錄


薩利機長在這次事故之前,其實已經主導過多起飛機失事事故的調查。幾乎所有的飛行事故調查的過程當中,座艙通話記錄器以及飛行紀錄 (也就是俗稱的黑盒子)都會被詳加的檢視及分析。身為飛行員,在調查過程當中思索、揣測當時失事飛機上的飛行員是如何思考,如何下決定,就成為薩利機長本身的經驗累積。

一種無法以飛行時數衡量,卻也彌足珍貴的的無形經驗!

我們常常用實作的經驗來評斷一個專業人員(醫師、機師等)的可信程度。然而,經驗,不只是那些我們能實際衡量計算的,許多看似無關的事情,都可能是無法估算的經驗!而這些看不見且無法衡量的經驗,可能就是在完全沒有前例的危急情況下,一位專業人員是否能夠順利應變的重要關鍵!

SOP? 謝謝,電影中副機長一直提到,如果遵照SOP,飛機可能很快就進入無法操控的地步!



一樣的,很多前輩,在我們養成過程當中,不斷地灌輸我們,到大醫院的病人數多經驗才多,在小醫院訓練個案數太少你的訓練一定會不足等等的話……

我想說的是:

訓練的紮實,不在病人數的多寡,不在老師多強,而在自己!


自己對每一個接觸的病人,每一個遇到的問題,都能夠十足的掌握!對每一個看到與所謂的Routine發展不一樣的發現都保持好奇與觀察,對每一個所謂〝牢不可破〞的規矩與指引維持一定的質疑與警惕,那訓練過程一結束,沒有多少人可以訓練得比你還紮實!

反之,從不思考,完全照做,不管你在哪裡,訓練紮實,這個可能就很需要質疑了!